学校要闻
学校完成2024年校级教学成果奖首轮评审工作
发布时间: 2024-11-11
浏览次数: 3456次
发布部门: 教务处
撰稿:陈光弘
摄影:陈光弘
初审:戴驿蕴
复审:金思瞻
终审:王丽
我校2024年度校级教学成果奖于2024年7月启动,近日已圆满完成首轮评审工作。来自16个教学单位的31项申报成果中,共有25项优秀成果脱颖而出,成功入围下一轮评选,成果覆盖了理工、艺术、经管以及人文等多个学科领域,展现了学校教学研究的广泛性和深入性。
为确保评审工作的专业性和公正性,教务处在筹备过程中特别邀请了一批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参与评审。评审团队由北京师范大学(珠海)、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五所省内外高校的专家,以及九位校内新引进的银龄教授组成。这些评审专家拥有丰富的评审经验和卓越的教学及学术背景,均曾获得省级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9月29日,教务处组织召开了评审专家动员会,孙巧耘副校长出席并做动员讲话,教务处详细介绍了评审工作的基本情况、流程和标准,确保每位专家都能准确把握评审要求,公正、客观地进行评审。
评审专家动员会现场
首轮评审分为线上和线下两部分。线上评审于9月30日至10月7日进行,专家们对申报成果进行了细致的研读和评分,并给出评审意见。线下评审于10月15日举行,31项成果围绕项目成果主要解决的教育问题、创新点、成果推广应用效果等进行了现场汇报和答辩,评审专家们现场提出了宝贵的完善意见和建议。
首轮评审(线下)现场
教务处对评审、评分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校内与校外、线上与线下评分的均值偏差、中位数绝对偏差及离差均较小,表明分类别评审综合意见一致,校内校外不同领域专家观点差距很小,评审结果科学可信,效果较好。为持续改进评审工作,教务处在评审后向成果主持人发放了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成果主持人对评审会的满意度超过95%,对评审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问卷中部分成果主持人也为评审工作提出了完善性建议,教务处对此进行了认真梳理,并据此进行深入分析,为持续推进相关工作的改进,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提供坚实的依据。
经公示无异议后,学校于11月5日正式公布了25项入围成果信息。11月6日,教务处召开校级教学成果奖成果打磨动员会,本次入围成果及上一届校级一等奖成果的团队代表参会,孙巧耘副校长对教学成果打磨的思路和要求做了工作部署,并鼓励团队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以创新思维提升教学成果质量。
成果打磨动员会现场
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的开展,不仅是对过去教育教学成果的总结,更是对未来教育改革深入开展的指引。学校和学院在申报、评奖过程中均要总结经验、弥补不足,加强组织谋划的同时,立足学校、学院优势和特色,努力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凝练、整合相对分散的教学成果,挖掘、培育标志性教学成果,以有效推动我校省级教学成果奖的孵化,发挥教学成果奖在教学建设、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引领示范作用,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及人才培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