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风采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空间设计人居环境,蓝图绘就未来梦想

发布时间: 2024-06-17 浏览次数: 13680 发布部门: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撰稿: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摄影: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初审:冯小桃 复审:黎海楠 终审:曹伟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于2007年9月成立,前身为建筑学系,于2018年成立设置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设立建筑学、城乡规划两个本科专业,是驻珠海市高校中唯一设立上述的两个专业。学院坚持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结合新变革、新技术,立足珠海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以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地域文化。区域经济与文化发展和城市特色,建立专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筑学学科经过多年积极建设,于 2024年5月正式被广东省教育厅批准为“省重点学科”,是广东省为数不多的7所高校的建筑学“省重点学科”。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具有鲜明专业特色,香山文化与特区背景融合的滨海城市建筑培养特色,在学科方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平台建设、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长足发展。


雄厚师资建设人才培养新机制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4人,外聘教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和博士在读教师5名,有国外工作、学习经历的教师1名;有高级职称的教师7名。大力引进了学科高层次拔尖人才和学术带头人,分别来自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等名校,目前学科团队成员共计45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57.8%,双师型教师占比31.1%,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22.2%。持续与国内外高校展开学术交流活动,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成果丰富。

位于乐动在线官网校园内,拥有自己独立的教学楼,总建筑面积6652平方米,有设计课专用教室、多媒体教室、图书资料室、实验室、作业展示空间和美术画室。其中在共享学校图书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设有二级学院专业图书资料室,藏书种类丰富,收藏各类建筑、规划相关图书总量约2000余册,每年订购中外文期刊20余种。

图书资料室

学院现有3个实验室:模型实验室、建筑物理实验室、基础地理信息与测绘实验室,总资产:300多万元。主要设备有:大型旋翼航拍无人机、莱卡泰克三维激光扫描仪、全球定位系统、光固化3D打印机、精雕机、激光切割机、人工天穹、照度计、三参数日照仪、亮度计、温湿度计、风速仪、声级计、热流计校准器、莱卡激光测距仪、全站仪、VR配套设备及软件等。

RTK定位仪

无人机

三维扫描仪

完善科研平台建设。在原有的“无人机飞行与建筑航拍实训中心”、“海洋弹性建筑研究中心”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设“建筑模型实验室”、“智能建造实验室”和“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实验室”。其中“建筑与城乡规划模型实验室”获批广东省教学示范中心,多科研平台共同赋能学科建设发展。

加强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聚焦区域产业需求,依托科研平台,以科研项目为牵引,积极推进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推动政、产、学、研、用的结合。建设期间, 承担省部级等纵向课题 18项,横向课题24项,发表SCI、SSCI等论文33篇,出版著作2部,软件著作权1项,发明专利4项。科研创新与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以OBE理念为指导,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多年来,学院为社会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有的考取名校研究生,有的考取公务员,有的留学海外,有的在建筑设计院及规划设计研究院等企事业单位工作,深受社会赞誉。

学缘结构:学院教师有来自清华大学、东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兰州交通大学、深圳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澳门城市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德国柏林国家美术学院等20多个国内外知名院校硕士、博士构成的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比例较高,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3人,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1人,国家咨询工程师(投资)1人,多名教师为广东省国土规划专家库成员、珠海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非公务委员、珠海市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论证专家。学院定期召开建筑学专业和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学工作会议,深度探讨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建设路径和有效举措。学院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的管理模式,在高年级推广研究型教学模式和教师个人负责制。将学生分配至教师个人名下,运用科研项目的时效性、真实性、实践意义为引导,以科研团队为专业引领,以研究为途径,整合教学、科研、实践各项工作。学院通过严格规范和精细化的管理工作,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加强与地方建筑与规划设计单位的合作,聘请高水平的校外专家担任指导教师,参与课程和毕业设计的评图及答辩环节的指导和评价工作,确保教学工作平稳运行下,提升教学质量。 

学院在教学过程中重点督查各门课程的教学计划执行、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考核等教学工作环节。专业负责人针对每门课程分别作出详细的教学计划编写指导,与任课教师进行多轮反馈和修改。同时与学生多次进行面对面交流,及时了解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有效地调控和解决问题,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保障。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度,促进新入职教师快速成长。以指导教师为第一责任人从教学和科研两方面认真对青年教师进行帮助和指导,提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发挥教研或科研助手作用,帮助其尽快完成高校教师这一角色的转变,并努力指导其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坚持政产学研结合,增强社会服务功能,科研成果不断增加。

培养“建筑历史研究”团队,带领学生对珠海市古建筑进行调研和测绘工作,对北山村杨氏宗祠等古建筑进行了测绘,为珠海市的古建筑的历史资料建档做出巨大的贡献。同时该团队受到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政府委托,暑假期间将对大圩镇宝镜村进行实地测绘,帮助他们逐步建立整套建筑档案,并开展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与珠海市横琴规划局合作课程《建筑设计Ⅳ》,完成横琴大地景观设计。用一年半的时间帮助政府完成70个老旧小区,共3万多户的更新调研工作。此外,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成立珠海建筑与城市设计协同创新中心,为珠海的地方勘察设计规划企业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服务,学院得到了珠海各级政府的肯定和支持。

特色学科以地域化为依托建设。自申报通过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后,不断加大学科发展的建设力度,为重点学科的三个方向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证。学院依托珠海市的地域特点,与地方政府、规划建筑设计院所、企事业单位开展广泛合作,在滨海城市设计、海岛保护与开发、历史街区活化与更新、乡村振兴等领域内取得了一批设计和研究成果。提升建筑智能化应用,大力培养建筑信息化人才。与南方测绘公司等相关企业合作,进行多场测绘技术师生讲座与实操演示、包括三维扫描仪、RTK定位仪等;在课程建设中完善数字化课程,增设犀牛、lumion等新软件应用教学,选取优秀地学生进行无人机航拍与三维建模技术训练,并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同时,购进绿色建筑分析软件,更好地服务教师的教学和学生作业设计。 

落实提高教学质量,建设人才培养

建筑学课程主要以设计实践类课程为主,除设计类课程外,还包括:美术写生、城市与建筑考察、建筑师职业素养实践以及综合营造实验室和数字建构实验室的相关课程。

建筑学专业模型上课现场

城乡规划主要核心课程包括:城乡规划原理Ⅰ-Ⅱ、城乡规划设计Ⅰ-Ⅳ、城市设计概论、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外城市建设史、城市道路与交通Ⅰ-Ⅱ、城市基础设施规划Ⅰ-Ⅱ、地理信息系统(GIS)、城市大数据、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等课程。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工程测量实习、城市实践考察、城乡规划设计调研、规划师职业实践、毕业设计、创新创业实践等。城乡规划在课程中安排美术写生实习、建筑认识实习、城市认识实习、规划业务实习、毕业设计等活动,学生通过珠三角本地以及北京、上海、苏州、杭州等外地城市和乡村考察,践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考察调研逐步理解建筑与城市的艺术、技术、历史、文化、生活等属性,为专业学习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培养兴趣。

城乡规划专业上课图纸讲解现场

学院定期召开建筑学专业和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学工作会议,深度探讨本科教学质量和建设人才培养水平的建设路径和有效举措。进行全面改革,深度挖掘教学质量提高的各种可能性,组织各专业狠抓教学,各教师潜心钻研教学。改革高年级教学模式,抓好教学质量的第一阵地——课堂教学。建筑学和城乡规划两个最大的特色就是小班教学、师徒式的培养模式。定期邀请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规划设计机构、政府主管部门的专家学者及负责人来校开展各类学术、职业发展规划等专题讲座。近年部分师生设计类作品与“澳门·横琴艺墟”新设“YOUNG艺术展”等机构合作举办相关展览。

建筑学院院长曹伟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与评审经验分享》专题讲座现场

沈阳建筑大学前任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石铁矛教授讲座现场

建筑学院学生作品参加“澳门·横琴艺墟”新设“YOUNG艺术展”

优秀校友风采,服务经济建设

2011届毕业生何怡炜,现为华南理工大学在读博士,纽约城市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医疗建筑设计优化研究与华工本科毕设教学工作。在校期间,曾任建筑系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长。毕业后从事设计与动画相关工作;2013年赴美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作为设计助理与主创设计师任职与纽约当地事务Terragni architetti;2016年毕业后作为初级建筑师于TEN-Arquitectos任职; 2017年加入原硕士院校,从事绿色建筑课题研究与研究生教学工作;2018年回国于华南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本科在校期间,在苍惠杉老师的指导下,毕业设计获第二届全国绿色建筑设计竞赛专业组一等奖;在美期间,曾获Branch Technology国际3D打印建筑设计竞赛最佳视觉奖、国际设计类学生奖、美国建筑奖等。

2011届的毕业生梁欢,现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设计研究院珠海分院首席设计师。在大学期间,担任建筑协会会长,曾连续三年获得一等奖学金,曾获“优秀团干部”称号、“优秀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称号、社会实践奖、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工作期间参与多个项目设计,例如:珠海市前山中学体育馆设计投标;珠海市石花西路住宅改造;珠海市第五中学改造;吉林大学珠海学院音乐楼设计;德鑫制药办公楼设计;创软厂房设计;嘉宝华商务中心大厦设计;健帆高科技生物园设计投标。

2011届毕业生杨巍,现任TCL科技产业园公司投资拓展部高级经理。杨巍在校期间,曾担任建筑学系2009-2010两届学生会主席,荣获珠海市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他签约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2015年任公司市场经营部经理,2016年带领团队承接了珠海市当时最大的投融资项目合同额168亿元的珠海横琴口岸交通枢纽项目。2018年离开中建加入TCL产业园公司,目前负责TCL集团投融资项目及土地获取工作。

2012届毕业生李业洁,现任广东中京国际建筑设计研究院主创建筑师、项目负责人。李业洁在校期间,曾担任建筑学系2010-2011两届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长,两次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多次荣获一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201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21年8月取得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职业资格证书。她在中京任职期间,带领设计团队完成了柬埔寨西港140米超高层办公楼、马来西亚别墅群、珠海深联电路板工业园等多项项目,获得建设方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好评。

2013届毕业生杨洋,2013年至今任IAPA PTY. LTD.(澳大利亚IAPA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设计总监,2023 美国Gold Nugget Awards金块奖优秀奖;2022 香港A&D Awards 最佳综合体建筑类别银奖;2022 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奖ARCASIA Awards 荣誉提名奖;2022 世界建筑节 WAF文化建筑提名奖;2022 美国Gold Nugget Awards金块奖优秀奖;2022 第十三届园冶杯专业奖-金奖。曾参与金中都城遗址公园概念性设计(国际竞赛优胜方案)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城市设计及概念设计(国际竞赛优胜方案)信阳高铁新城城市设计(国际竞赛中标实施方案)广州文化设施“四大馆”设计国际竞赛 “一馆一园”项目(国际竞赛优胜方案)的主要重点项目。

2020届毕业生吕欣素 ,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健康城市和定量地理学方面的研究工作。读研期间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建筑学院研究生会主席,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时空轨迹大小数据相结合的深圳市劳动人口健康行为制约及风险评估》《城市居民体力活动的时空间制约对实时累计健康效应的影响机制研究》,参与世界资源研究所项目《深圳市社区气候风险评估和支付意愿》,发表专利《食品环境健康程度的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2021届毕业生冼庭欢,现为澳门城市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城市规划空间治理和都市更新的研究工作。读研期间作为主要活动策划人,组织和协助举办澳门城市大学与澳门工程师学会“澳门旧城区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学术交流活动。实习期间参与多个规划项目,例如《珠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 年)》《珠海市斗门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 年) 》《珠海市全市老旧小区”城市更新” 》《福建省石狮市机动车停车场专项规划 (2022-2035 年) 》《福建省莆田市乡村规划》等。

2021届毕业生张晓健,现为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城市热岛效应和室外热环境方面的研究工作。读研期间参与《国土空间整治》编撰工作;参与《京杭大运河村镇演变研究及其历史遗产保护》编制工作;担任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文体中心主任,负责学院的文体工作。在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实习期间,参与《青山湖科技城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富阳区渌渚镇山亚村地块选址论证》、《萧山区新街街道改造项目》等项目编制工作。

2021届毕业生植大彬,2021年毕业后在珠海市建筑设计院工作,同年珠海市选派到茂名市电白区岭门镇乡村振兴工作至今。2023年被岭门镇人民政府聘任为岭门镇镇村规划师。植大彬在成为岭门镇镇村规划师后,为实现岭门镇“百千万工程”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离不开科学专业的规划。充分发挥行业、专业优势,多次和单位到岭门镇“把脉支招”,对岭门镇的地域特征、产业现状、交通布局、建筑风格、历史传说以及民俗节庆等进行深入挖掘,岭门镇“百千万工程”的长、中、短期目标愈发清晰,发展规划有了清晰的路线图,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并在《新快报》新闻中受到特别报道!

2021届毕业生植大彬选派到茂名市电白区岭门镇乡村振兴工作相关报道

学生工作贯穿“立德树人”,十大育人为体系培养人才

筑牢学生工作安全稳定防线,全面提升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学院学生管理相关制度建设。学工办坚持在“严”字上出实招,积极推行辅导员进课堂制度,开展学风建设月、宿舍安全检查等活动,没有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全体辅导员通过各种途径,增强广大学生的思想认同、防护意识和必胜信心,开展各项学生活动,和珠海兴格城市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开展“兴格杯”城市更新设计竞赛、“校友面对面”就创业指导分享、考公考研考博分享、“学风建设进行时”、2024年建校20周年校友返校日活动、参观珠海市规划展览馆、博物馆,开展面对面助你实习成才梦、建造节等多项活动。

建筑学院和珠海兴格城市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开展“兴格杯”城市更新设计竞赛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珠海校友会分会成立大会现场

2024年建校20周年校友返校日活动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学生参加第十一届未来设计师竞赛获奖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参加第七届米兰设计周竞赛获奖

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院内建立特殊群体学生档案,强化家院联动,规范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在学校举办的“5.25”心理文化活动月和心连心和谐宿舍的活动各项活动中获奖多项。

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工作方针,以“访企拓岗”促进毕业生就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动员全院力量,积极推进学院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近两年来,开展指导培训20余次,举办专场招聘学生提供超百个工作岗位,前往珠三角地区走访实习企业32家。考取研究生和考公考编创历史新高,考取国内外研究生累计达54人,2023年建筑学院升学率17.24%,位居学校第五。其中有深圳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曼彻斯特建筑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等,考公考编录取6人,录取三支一扶的2人,应征入伍的3人。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院长曹伟教授一行走访企业

学生参观企业

2013届校友郑敏标建筑行业及朋辈主题分享会现场


最新动态